• 惠安县黄塘镇:“一镇三园”产业强音激荡惠西新城
    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招商推介会现场客商云集、莲花智创空间产业园的厂房楼群拔节生长、中国物流园冷链仓储区车辆穿梭如织……近年来,惠安县黄塘镇在发展大局中扛起强镇担当、展现强镇作为,通过标准化园区建设,“一镇三园区”产业发展交响曲激荡正酣,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两新”企业数量位列全县乡镇第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成效位列第二。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获评县级园区标准化示范项目。 攻坚克难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走进位于黄塘镇虎窟村的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只见项目一期17栋崭新厂房拔地而起,30家招商入驻企业,5家已投产,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本项目用地面积130.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两期建设,重点引进绿色建筑、新型材料、通用设备等产业,将打造成为集智能化生产、服务、办公、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闽西南区域标志性产业园区。”该项目负责人张毅介绍,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平整土地,后续将开工建设。 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郭思杰/摄)对比过往,这里曾因苗木抢种、祖坟迁移等历史遗留问题搁置多年。悬挂于虎窟村村委会的那张征地规划图早已泛黄,却也成为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地块征迁工作的历史见证。14天破解多年征迁困局。2022年初,黄塘镇抽调精干力量进驻虎窟村,组建30人攻坚专班,以“夜访恳谈+阳光补偿”创新模式,连续14天,夜以继日,走村入户、登门拜访,最终完成300余座坟墓迁移和285亩土地征收,评估争议苗木62户,同步化解23户村民心结。‌“白天上山量苗木、晚上入户算细账,补偿款七天到账……”干字当头、主动作为,众志成城。正是专班人员每天坚持在林间地头和群众家中“三线作战”的这股子拼劲,才让村民们彻底打消了后顾之忧。项目建设拼出“速度与激情”。作为省级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23年2月摘地,同年8月开工、12月样板示范区封顶,一期17栋厂房提前8个月竣工,并在10天内完成专项验收。“从土地摘牌到主体竣工交付使用仅用400天,刷新建设审批、投产时效新高。”张毅不禁感慨,待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黄塘镇还践行“引凤必先筑巢”理念,乘胜追击,一举啃下联三线黄虎路征迁遗留“硬骨头”,保证项目周边道路顺利通车,并同步实施“五通一平”攻坚战,启动排水管网建设,实现“厂房交付即入驻”,助力项目建设在逆境中跑出“加速度”。 优势转化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东连螺阳镇,北接紫山镇,作为惠安县西大门,近年来,黄塘镇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委“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行动部署,深入贯彻“大拼经济 大抓发展”工作要求,依托交通枢纽优势,集聚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推动发展“枢纽经济”,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黄塘镇域内的沈海高速惠安出口、福厦铁路惠安站、兴泉铁路黄塘货运站,接连沈海高速、泉三高速、省道312线、联三线和县道339线(城西大道),10分钟可达惠安县城,15分钟直抵泉州中心城区……凭借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位于黄塘镇的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内,申通快递等8家入驻供应链企业已借势腾飞。 位于惠安县黄塘镇的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潘国阳/摄)“这里的交通网络像产业血脉,能使产品快速运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市场,也使古井贡酒福建RDC仓仓储和配送基地的物流成本降低10%、配送时效提升18%。”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负责人陈义炀介绍起园区招商优势时,颇有心得。据悉,该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约500亩,可开发建设面积343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建设用地面积133亩,拟投资2.16亿元,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目前已投用。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兴泉铁路惠安站的道口优势,承接中欧班列首发站货源优势,成为福建乃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物流节点。宣传矩阵构筑引资磁场。为营造浓厚招商氛围,该镇创新“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编制招商手册,开展招商会7场,发布招商讯息16条,全网总浏览量超100万次,成效显著。其中,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自去年6月20日开园以来,凭借“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特色定位,吸引30家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一期招商面积超90%,成功创建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靶向招商铸就产业磁场。该镇还坚持“优中选优”招商策略,重点瞄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鞋服、石雕建材等主导产业,以及三大标准化厂房等资源,实施“靶向招商”。通过绘制“产业图谱+资源地图”,引进中化石化、福舜机械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投资超亿元的“链主”型企业。随着“招商服务专班”“拿地即开工”等创新机制持续发力,如今,该镇标准化园区已形成装备制造、智慧物流、绿色建材三大产业集群。 纾困解难 政企服务搭建“连心桥” 优服务,强保障。长期以来,黄塘镇坚持以产城融合理念做优园区,加强园区配套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融合发展,全力保障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园区经济做大做强。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为持续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2022年2月,“1+1+N”服务队成立,这支由镇领导牵头,驻村干部和税务、市监、电力等8个部门骨干组成的专班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驻村干部+相关业务部门”服务解忧新模式,确保项目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已顺利解决项目用地平整、征迁遗留、园区开口、企业入驻工商注册登记等近20个问题。同样落地于黄塘镇的莲花智创空间产业园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商住用地800亩,工业用地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拟分四期建设,计划工业用地投资9亿元。目前该项目一期主体封顶,二期正进行土地平整。园区规划主导产业为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零售物流、智能仓储、众创孵化空间等高新技术产业,将打造成为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园区,可是在规划园区道路开口时,却遇到用地报批长时间未获批复难题。 莲花智创空间产业园“考虑到方便园区通行,加快招商进度,2024年12月,镇政府协调县交通局、交警大队、道安办,对园区沿线城西大道进行实地调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新增设临时园区开口。”据“1+1+N”服务队相关人员介绍,该方案目前已过审,正由园区业主进行建设。政银企对接结硕果。随着中国银行泉州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浙商银行福州分行、中信银行福州分行五大银行联合授信20亿元,闽西南科创产业基金、北京大成(厦门)律所事务所等专业力量入驻,也为园区建设以及进驻企业做大做强持续保驾护航。此外,2025年2月成立的营商环境服务提质专班,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6名,建立“镇企直通车”沟通机制,有效实现企业诉求闭环管理。登临物流园高处,铁路货运专线与智能仓储中心无缝衔接,黄塘溪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碧水清波潺潺流淌……曾经以石材加工、鞋业代工为主的黄塘镇,如今随着莲花智创空间产业园投用和闽西南绿色建筑产业园二期启动,37栋厂房封顶、4.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产,43家优质企业抢滩入驻,该镇“三年打造三个百亿园区”宏伟蓝图正加速变为生动现实,实现从“粗放型工业镇”向“智慧型产业新城”跨越。黄塘镇党委书记黄钿桂表示,今后他们将持续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力争三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让这片兼具区位红利与生态魅力的投资热土,成为泉州环湾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 欧阳荣华 骆凌虹 陈昱帆/文【无线泉州】一审:江文杰【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5-15 16:53无线泉州 新闻
  • 打通创新全链条 破除转化“两张皮”:“晋江经验”引领科研平台改革转型、重构县域立体科创体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智能鞋机产品卖到70多个国家,出口份额占企业销售的50%……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上,福建晋江凯嘉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又收获了来自海外的众多订单。“从卖鞋向卖‘智造+服务’转型,我们坚持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泉州装备制造中心’)等机构合作,推出E-TPU发泡成型机等国际领先产品,用创新和服务打破贸易壁垒。”该公司副总经理苏楠表示。4月25日,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许紫竹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以“晋江经验”引领,以科技体制改革纳入福建省集成改革试点这一契机,晋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科创委,统筹推进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共建科研平台落地、改革转型,打通从“一根丝”到“一双鞋”乃至鞋机智造创新全链条,筑牢“搬不走”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共建博览会上,泉州装备制造中心的“制鞋机器人及数字孪生平台”“5G+AGV无人叉车自动搬运应用”,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的产品“无电制冷面料”“AI智能服装辅助设计”等最新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十多年前,作为全球最大的鞋服纺织、体育用品生产基地,晋江形成两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培育了安踏、361°等知名品牌。然而,晋江仍面临科技创新平台偏少、高端智能装备亟须突破等发展“短板”。为此,晋江以“平台+项目+人才”方式,引进、共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2021年10月,晋江成立首个县级科创委,从机制、体系、平台、要素等入手,推动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整合原先分散化、碎片化的资源,打造新型全域立体科创体系。同时,晋江探索离岸孵化招才引智新模式,建成晋江(武汉)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晋江市湾区创新创意创造中心等人才科创飞地,引导企业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我们发挥制造业应用场景丰富优势,本地研发和异地研发一起抓,推动前端基础研究、技术孵化全国(全球)化,后端中试加速、工业设计本地化,涵盖纱线、面料、鞋材、鞋底、鞋机等环节,实现鞋服纺织优势产业全链条创新,加快技术成果及项目在晋江落地转化。”许紫竹说。加码支持科研平台创新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投入大、风险也大,令许多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对此,晋江创新引进科研平台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研究院+公司”混编研发团队,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快速转换。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曾多次对接相关高校进行研发,但企业端的需求与科研端的研究存在脱节。为此,晋江科技部门牵线搭桥,帮助该公司与落地晋江的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成立产业化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两年内,实验室测试石墨烯鞋底样品170多个,并实现快速量产,带动公司年营收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公司负责人庄刚松说。以产业难题为科研攻关方向,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与晋江制鞋产业上下游7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公司牵头建设国家级制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面向市场发力,服务600多家企业,实现自身造血、良性发展。近3年,晋江市科研平台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构建完善“人才+基金+赛事+孵化+专业运营”闭环服务生态,累计落地孵化企业超300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新增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奖励,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补助。”晋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林萍拉介绍,最新修订出台的《晋江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措施》,进一步加码支持科研平台创新。她表示,晋江将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发展主线,健全科研平台市场化运营和人才创新激励,打造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晋江加快“数智”转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无线泉州】一审:江文杰【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5-15 14:49无线泉州 新闻
  • 石狮:48米烟囱谢幕 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在石狮蚶江镇厝仔村的石狮建明染织老厂房内,矗立着一根48米高的砖砌烟囱。昨天上午,随着一声巨响,这座矗立了45年、见证石狮纺织染整产业发展的工业地标轰然倒地,石狮建明染织厂有限公司旧厂房拆除工程正式启动。【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石狮台:肖容滨 李歆 梁薇【无线泉州】一审:江文杰【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5-15 14:37无线泉州 新闻
  • 晋江:舌尖上的穿越 “晋邑古筵”走进企业
    为打响“晋邑古筵”美食IP,晋江市特别策划“晋邑古筵美食推介进企业”晋江伴手礼和古早味美食市集活动。首场活动走进安踏员工餐厅。【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晋江台:龚燕妮 吴军斌【无线泉州】一审:江文杰【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5-15 14:37无线泉州 新闻
  • 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出台
    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已出台,该方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初中教育。【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魏佳媚通讯员:张少杰 陈伟南【无线泉州】一审:江文杰【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5-15 14:37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