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防蚊应做好这些事 | 科普时间
家庭如何防蚊灭蚊蚊子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度过,因此“蚊虫防治,治水为先”。夏天降雨频繁,积水增多,蚊子有了更多的繁殖场所。蚊子的繁殖能力强、周期短,单次产卵200~300粒,并可多次产卵,卵经过10天左右经历幼虫、蛹,就会羽化为成蚊飞出水面。家庭防蚊首先要翻盆倒罐、清除积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同时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室内可使用蚊帐、电蚊拍等物理手段防止叮咬,还可使用登记合格的蚊香、气雾罐等用品驱蚊灭蚊。居民家庭和各类单位可参考国家标准《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环境治理 蚊虫》进行孳生地清理:对于空调接水容器、花盆托盘、室外废弃的塑料薄膜形成的积水,以及各类盆罐等积水容器,要做好翻盆倒罐,及时清除积水;对于种养水生植物的容器,每周换水一次,并冲洗植物根部、洗刷容器内壁;小型容器可用粗砂、碎石填充;对于暂时不用的蓄水桶(缸)、罐子等容器,应倒扣放置或加盖;不易清除的积水容器可配适合的盖子或加盖纱网防止蚊虫孳生。户外活动如何防蚊第一,穿浅色衣服。外出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蚊虫活跃地点和高峰期,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水边长时间停留。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以物理防蚊为主,包括穿着宽松的防蚊衣裤,婴儿车上可以使用纱巾或专用的小蚊帐。第二,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身体外露部位可涂抹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应选择标签上有农药登记证号的驱蚊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剂量、频次使用,同时需要注意产品的有效保护时间,及时补涂,回到室内后及时清洗。外出旅行时,建议提前了解目的地的蚊媒疾病流行情况,合理准备适当的防蚊物品。若不慎被蚊虫叮咬,可采用冰敷等方式缓解瘙痒,必要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避免用力抓挠而引发感染。若出现发热、寒战、关节或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可能的蚊虫暴露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正确使用杀虫剂蚊香:入睡前,在密闭房间点燃蚊香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也可起到驱赶蚊子的作用。电蚊香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片/药液和加热器的配套安全使用。杀虫气雾剂:黄昏时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此时使用气雾剂效果最佳。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餐具喷洒。不要让婴幼儿接触杀虫气雾剂。蚊子数量不是很多时,不建议使用杀虫气雾剂。来源:健康中国【无线泉州】一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2025-08-09 17:26无线泉州 新闻
-
福建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在泉启动
日前泉州府文庙大成殿数字化保护项目启动作为福建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福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注入了全新活力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图源:泉州文旅)泉州府文庙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成殿作为文庙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次数字化保护项目以大成殿为核心对象,聚焦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多方面业务需求,将实现文保单位赋存环境、建筑本体及附属文物的高精度数字信息留存与展示。项目核心内容涵盖大成殿数字化测绘、档案数字化以及多元数据成果管理与展示三大板块,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工作。泉州文庙大成殿龙柱(王柏峰 摄)此前,泉州市文物局组织邀请了相关文物保护专家,对《泉州府文庙大成殿数字化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专家咨询,强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文物全信息的记录,进一步加强构件、材料、修缮等信息的留存,为未来保护修缮工程提供支撑,形成示范效应。此次泉州府文庙大成殿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启动,将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让千年文庙在数字空间中焕发新生,进一步夯实了泉州世界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根基。此外,泉州府文庙作为泉州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试点,将实现不可移动文物“全息留档”。工程将全面采集建筑布局、斗拱梁架、壁画彩绘、碑刻雕塑、建筑材料、修缮沿革等所有数据,汇入云端形成永久数字档案,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示传播等提供永恒坐标。未来该工程计划覆盖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让世界遗产在数字世界永生,在现实生活常青。来源:泉州晚报、泉州发布【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2025-08-09 16:33无线泉州 新闻
-
洛江启动“双轨驱动”机制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日,洛江区创新实施的“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双轨驱动制度全面启动,20位选聘的文化人才将分赴10个试点村(社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该机制旨在精准破解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瓶颈。洛江区选派10名有文艺特长的机关干部担任文化特派员,下沉至村(社区),主攻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群众性活动组织策划及乡土文艺人才孵化培育,目前已建成5个乡村文化礼堂,孵化乡村文艺团队10支。同时,聘任10名高校、协会专家担任文化巡研员,组成专业顾问团,聚焦非遗系统性保护、文旅产业规划与项目可行性策划等提供智力支持。为强化系统性赋能与资源整合,洛江首创“科级干部+高校教授”双队长全域统筹机制。文化特派员工作队长由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担任,纵向贯通区、镇、村三级资源,横向组织月度跨村例会促进经验共享与资源互济。文化巡研员工作队长由高校专家担任,横向整合协会、高校智库等力量针对共性难题(如非遗产品市场化)开展“季度会诊”,纵向推动村(社区)文化项目孵化落地。在项目层面,洛江构建了“文艺+产业”双轨项目库驱动乡村特色化发展。通过文艺“塑魂”提升乡村魅力,产业“强基”提供持续支撑,实现“文化引流”与“产业变现”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双核动力。来源:东南早报【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2025-08-09 15:01无线泉州 新闻
-
泉州市统筹资金超3亿元 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近日,泉州市级财政下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配套资金4973.05万元,县级财政还将按要求配套资金不少于4972.98万元。此前,省财政厅、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已下达泉州市相关县(市、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补助资金21653.97万元、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补助资金2100万元。今年以来,泉州市共统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33700万元,用于支持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由县级采取项目申报的方式,按照项目促进村财增收、联农带农、撬动社会资本、发挥社会效益、前期工作深度等因素分配资金,给予每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400万—1200万元(含上轮试点示范资金)补助资金,给予每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第二批)300万元补助资金。该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做强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传承开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来源:泉州晚报【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2025-08-09 13:30无线泉州 新闻
-
安溪:“仙龙祥”三地联动展销 激活发展动能
8日,安溪县龙涓镇、祥华乡联合华安县仙都镇共同举办一茶双安三地区域协调发展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山区县“抱团发展”的创新模式。【↓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安溪台:上官玮玮 郭雪萍【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2025-08-09 12:02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