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50多岁的吴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体检竟揭开了家族的健康危机——短短一年内,自己、70多岁的母亲、一对侄儿侄女相继确诊甲状腺癌,另有一个侄儿查出癌前病变!面对这起家族性病例,从业十多年的甲状腺外科专家也连呼“少见”。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经过规范治疗,5人目前恢复良好。泉州医生提醒:甲状腺癌虽高发,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体检发现异常家族中还有一人癌前病变近日,吴女士与母亲、侄儿、侄女等一行5人,又一次“组团”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复查。这场健康危机,最早始于3年前吴女士的一次常规体检。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的体检报告中,吴女士的彩超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低回声团块,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8mm的甲状腺结节被分类为4a。随后的穿刺检查进一步确诊,她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很快,甲状腺外科刘小瑜主任团队为她实施了右侧甲状腺切除手术。令人意外的是,不到半年,吴女士的老母亲也被查出左侧甲状腺癌。由于发现及时,老人也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短短半年内,接连两位至亲确诊,让整个家族陷入了恐慌。为防万一,一家人迅速“组团”体检。检查结果令人震惊:32岁的侄儿与28岁的侄女,先后被查出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相继接受了手术治疗。而另一位24岁的侄儿,检查显示甲状腺内部细胞增生活跃,经病理检测为癌前病变。“如果再拖两年,很可能也发展成癌症!”刘主任感叹道,他从事甲状腺专科治疗10多年,如此集中的家族性病例很少见。幸运的是,由于发现时均处于癌症早期,术后5年生存期可达98%。在接下来的3年里,5人严格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复查期间,老母亲又查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经过进一步治疗,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一家人定期复查,恢复状况良好。甲状腺癌会遗传吗?据了解,甲状腺癌是一种由甲状腺内部细胞异常增生引发的恶性肿瘤,属于头颈部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全国肿瘤数据登记中心测算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正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上升。《202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也显示,在福建省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在男性群体中排第六位,在女性群体中更是连续两年位居第一。这一变化,与超声等检查设备的精细化、筛查普及以及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密切相关。面对甲状腺癌,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它会遗传吗?刘小瑜主任介绍,甲状腺癌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类型都会遗传。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髓样癌的遗传性较为明确,约25%与RET基因突变相关,可能通过家族遗传;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常见类型通常为散发性,但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病,则可能与特定易感基因或共同环境因素(如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等)有关,具体遗传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甲状腺结节临床常见、多发,大部分属于良性结节。即便确诊甲状腺癌,也不用过分担心。”刘主任指出,甲状腺癌90%以上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这类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恶性程度低、早期转移风险小,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长期生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甲状腺癌在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定期筛查是关键。建议发现甲状腺结节者每半年复查彩超,若出现肿物快速增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小贴士:预防记住“5个关键”目前,甲状腺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它可能和激素刺激、碘摄入量异常、放射性辐射暴露、性别、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存在关联。此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削弱身体防御系统。刘小瑜主任指出,保持合理的碘摄入量、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关键——第一,科学补碘:碘摄入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合理控制碘摄入。第二,规律作息:长期熬夜、焦虑会扰乱内分泌,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应保持规律作息与积极心态。第三,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降低发生结节的风险。第四,慎用激素:家族有病史者避免自行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第五,远离辐射:有家族史的人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头颈部CT检查,儿童更需严格控制辐射暴露。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