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数字活水”注入传统产业
    为持续提升发展能级,泉州市创新打造“资金精准滴灌、项目攻坚服务、企业梯次培育”三位一体闭环赋能机制。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补助数字经济项目44个,补助金额近1000万元,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数字活水”。【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陈晖 李景松【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9-23 19:06无线泉州·要闻
  • 党建引领五维联动 金融赋能新型城镇化 —— 惠安农信联社创新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惠安农信联社立足县域金融主力军定位,创新构建“党建+金融+产业链+专业服务+农信骑手”五维联动服务模式,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城乡产业沃土,以党建红引领金融服务蓝,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来,惠安农信联社已对区域“3212”工程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及小微企业授信金额超2100户、资金达39.8亿元,通过“金服云”平台放款48.25亿元,累计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6370万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信担当。一、党建引领筑根基,构建多维服务体系。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优势。通过构建“党委+产业链党支部+金融助理”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五维联动模式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组织下沉,筑牢战斗堡垒。联社党委主动对接当地乡镇、工信、招商、供销等13个单位,以及青商会、粮果蔬产业协会、石雕石材协会、校服协会等9个商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综合授信超80亿元。创新在石雕、校服、鞋材等重点产业集群中建立“党建+行业”联合党支部,选拔180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组建“农信骑手”服务队,佩戴“黄头盔红马甲”农信标识,深入园区、企业、商户开展“保姆式”服务,实现党建服务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制度创新,规范服务标准。建立“1+N”四维服务标准(1个党建引领核心+N项金融产品服务),优化农信骑手服务规范、配备产业链金融服务指引等,明确服务流程、时限和质量要求,实施“农信骑手”线上派单制,第一时间对接客户线上发布的金融需求,后台网格化推送至骑手设备终端,规定T+0给予客户答复,打造“云端派单,随叫随到”的服务机制,实现客户需求提交、分配、处理、反馈、评价全流程跟踪管理。如2025年初,石雕企业主王先生跨国订单急需资金采购智能设备,农信骑手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3天内就为其办理500万元“链易贷”,确保企业顺利交付订单并成功打入中东市场。三是文化赋能,传承惠女精神。将新时代惠女精神的“勤劳坚韧、智慧善良”的主题融入服务理念,打造“惠女金融服务队”,在各网点设立“惠女服务窗口”,为城乡居民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组织党员骨干深入产业链企业,宣讲惠女创业故事,激发企业发展信心。如新时代惠女、农信骑手小陈所说:“我们把惠女最真挚朴实的品质传递给每一个客户,因为我们坚信,勤劳的女人是这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线,勤劳的企业一定能在金融助力下发展壮大”。二、产业链金融破难题,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紧扣新型城镇化“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发展要求,针对县域特色产业特点,创新推出“链易贷+N”产品矩阵,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是以传统产业升级,促石雕产业“智能蝶变”。惠安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县域传统支柱产业,但长期面临“手工雕刻效率低、融资难无抵押”的发展困境。联社针对这一问题,推出“石雕产业专项贷”,目前累计已为231户石雕企业投放贷款4.12亿元。创新采用“数控设备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的担保方式,帮助企业购置智能雕刻设备,实现从“人工雕琢”到 “智能生产”的转变。如惠安某石制品有限公司在200万元“小微贷”支持下,引入激光切割技术,产品精度提升30%,生产效率提高50%,成功承接东南亚大型景观雕塑订单。二是以特色产业集聚,促校服产业“全国版图”。螺阳镇是“中国校服服饰产业基地”,校服产销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当地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存在“大产业、小企业”的发展瓶颈。联社创新打造全省首家“党建+金融+门口校服”主题银行,与校服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校服基地产业园项目授信6亿元,发放“校服贷”超1.2亿元,支持14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如某校服企业在300万元“链易贷”和427万元“厂房易贷”支持下,购置自动化裁床、建设吊挂生产线,产能翻倍,成功接下某知名教育集团百万套校服订单,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三是以新兴产业培育,促专精特新“成长助力”。围绕新型城镇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要求,联社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功落地全省首笔第二期、第三期“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6370万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35亿元。如某新质生产力企业在500万元“专精特新贷”支持下,加快技术更新迭代,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专用设备成功打入行业龙头供应链。联社还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为其上下游3家配套企业增加授信规模并给予定向利率优惠,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生态。四是以海洋经济服务,促渔业产业“蓝色引擎”。针对惠安作为沿海县份的特点,联社创新“党建+信用渔区”建设模式,在小岞镇打造“邻里·信用渔区商圈”,今年来,为渔区商户授信71户、金额605万元,上线智慧商超、智慧餐饮等服务场景6家。在开渔季期间,累计投放渔业贷款3.29亿元,支持渔民更新渔船设备、扩大养殖规模。依托“金服云”平台,为某海运公司发放首笔第二期民营提质争效专项资金贷款400万元,帮助企业新增运力,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专业服务提质效,打造终端直达新生态。惠安农信联社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专业服务下沉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农信骑手+金融服务站+数字平台”组合拳,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一是农信骑手,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180人的惠安“农信骑手”服务队是基层金融服务终端直达末梢的有效力量,采用“网格化管理、清单式服务”模式,深入城乡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骑手们随身携带移动展业设备,可现场办理开卡、贷款申请、支付结算等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来,农信骑手累计走访企业商户1.2万户,现场办理业务8600笔,解决融资需求3.8亿元。在鞋材产业集群中,骑手们通过“顺藤摸瓜”式走访,两周内为某鞋材企业及其上下游7家配套厂商投放贷款700万元,推动黄塘镇29家鞋企获贷4237万元,产业聚集度提升37%。二是金融服务站,构建便民“15分钟生态圈”。主动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采取“1+6+X”模式(1个党建核心+6项基础服务+X项特色功能),打造集“党建、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青创”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示范点。在螺阳镇霞光村建成泉州市首家“党建+”邻里中心金融服务站,增设“涌泉”行动金融服务中心、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开展乡村振兴金融大讲堂,免费提供“乡村好货馆”展销、助农直播带货等服务。今年来,该服务站存量收单商户193户,较年初增加117户,上线各类特色支付场景5个,为周边居民和商户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三是数字平台,实现服务“线上全天候”。深化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金服云”“信易贷”等平台优势,实现金融服务“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款”。今年来,通过“金服云”平台关注企业融资需求3909笔,授信总额50.45亿元,放款总额48.25亿元;通过“信易贷”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1.36亿元。创新推出“银税宝2.0”产品,实现纳税信用与信贷服务的精准对接,某企业通过“银税宝2.0”仅用1天就获得200万元贷款。将“党建+金融”服务平台接入智慧共享平台,在线提供自主申贷、预授信查询等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四、成效显著获认可,探索发展新路径。惠安农信联社“党建+金融+产业链+专业服务+农信骑手”五维联动模式,在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落地落实取得新成效,得到各级各界的广泛认可。去年来,联社各项存款超258亿元,各项贷款超172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继续位居本地银行业首位,全年累计缴纳税收1.73亿元,先后获评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十佳党建创新机构”、中国县域经济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案例”。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县域金融机构服务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二是聚焦产业链条,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三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践行普惠金融,助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共同富裕。展望未来,惠安农信联社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服务利民”初心,持续深化“党建+金融+产业链+专业服务+农信骑手”模式创新,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差异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农信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金融服务“人民城市”的新担当。供稿:惠安农信联社  许梓恒
    2025-09-23 19:06无线泉州 新闻
  • 福建省惠安县:以“强、暖、实、优”四维联动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
    近期,泉州市惠安县以螺城镇为重点,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物业小区服务管理这一“小切口”,以“强、暖、实、优”四维联动为抓手,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实现基层治理“大提升”,为居民群众交出一份用心、真心、暖心的满意答卷。一、先锋引擎筑基石,让治理基础“强”起来。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格局,使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物业服务全过程。一是建强“主心骨”。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严格落实“一小区一支部”要求,组建小区党支部70个、楼栋党小组668个,党员中心户2460户,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全镇住宅小区、业委会及物业服务党组织全覆盖,确保优质服务直达末梢。二是选好“当家人”。秉持“像选村干部一样选好业委会成员”的理念,认真执行《小区业委会主任人选及成员任职正负面清单》,共遴选业委会储备人选289名,择优选拔,确保人选可靠过硬。目前,全镇“红色业委会”覆盖率达84.3%,小区党组织班子与小区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10人,小区党支部书记与小区业委会主任“一肩挑”29人。三是塑造“好管家”。创新物业服务“三色”管理考评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对全镇住宅小区全覆盖检查,严格考评标准,定期公示考评成果并报送县住建局备案,促进物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打造居民群众满意的品质居住环境。党员楼栋长关心走访楼栋老人二、精准施策疏堵点,让民生服务“暖”起来。紧盯群众关切,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居民群众真心认可。一是实事为民暖心。聚焦小区硬件实力提升,及时回应群众期盼,投入3000余万元对28个老旧小区实施道路“白改黑”、管线更新和雨污分流等提升改造,100%完成38个消防无水小区、33个外墙脱落小区整改,改造105个智慧安防小区。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审批难痛点,创新推行“一站式联审”机制,牵头县直部门现场踏勘、审批并联,高效完成43部电梯加装。二是法治为民安心。充分发挥司法联盟作用,推动133名“三官一律”下沉挂钩联系小区,精准对接居民法律需求。依托“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进楼入户活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30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75余人次,全面提升辖区群众和物业管理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三是志愿为民贴心。以“刺桐厝边·睦邻善治”专项行动为抓手,社区党组织与小区党组织协同发力,打造“党建+”邻里中心、小区邻里议事亭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医疗、育幼等多元化服务活动31场次;组建小区“睦邻”志愿服务队等队伍34支,吸纳成员403人,开展义剪、探访空巢老人、修理电器等小区志愿服务活动108场次,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在螺城镇天山广场小区“近邻活动中心”三、长效机制固根本,让治理成果“实”起来。注重建章立制,推动物业管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一是联席会诊联心。推动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业委会(业主代表)等召开“四方联席会议”,聚焦小区物业管理、居民诉求等问题进行共商共议,累计妥善处理房产证办理、乱停车等20余项事务,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二是纠纷调解联动。创新建立“三固定两调度一约访”接访机制,率先成立螺城镇物业调解委员会,联合法院开设物业“微法庭”,强化与县住建局沟通对接,完善物业诉前纠纷调解机制,共接待群众125批次313人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2件,实现群众诉求现场受理、即时回应。三是执法检查联办。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应急处置协调模式,整合相关执法力量下沉到小区,实施“城管+社区”联合拆除乱搭乱建,“消防+城管”联动查处影响消防通道畅通等专项行动,有效消除安全隐患。2024年以来,及时联动处理小区内“两违”类投诉件35起,组织联合消防检查80次。在北关社区“邻里中心”协调解决群众诉求四、创新模式增活力,让服务效能“优”起来。坚持探索创新,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激发物业管理创新动能。一是创新“治理模式”促自治。创新设立“友邻基金”,由小区党支部牵头,通过居民自愿认缴、社会捐赠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微改造、邻里互助等民生实事,形成“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大家办”的自治新格局,已在3个小区成功落地,累计募集资金40余万元,实施便民项目24个。二是强化“业账社审”筑防线。依托市级物业管理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推行公共收益“阳光化”公示制度,通过二维码扫码进入业主端即可查询小区公维金使用明细、公共收益收支等信息,实现“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累计公开财务数据98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三是落实“社企兜底”破难题。针对无物业小区管理真空问题,由社区主动进驻和国有企业兜底管理,提供基础安保、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保障服务,目前已覆盖24个无物业小区,惠及居民上千户,成功破解老旧小区无人管、管不好的治理难题,让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创新设立“友邻基金”增设健身器材 供稿单位:惠安县螺城镇李超豪
    2025-09-23 18:34无线泉州 新闻
  • 蔡战胜会见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肖佳一行
    23日,市长蔡战胜会见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肖佳一行。蔡战胜表示,泉州工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正着力构建万亿级“石化—纺织鞋服”产业链群,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希望中海油服发挥优势,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泉州在化工新材料、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赋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台记者:李莹莹 陈耀坤通讯员:谢曦【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9-23 17:35无线泉州·要闻
  • 最新!泉州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Ⅳ级!
    泉州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Ⅳ级↓↓↓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今天15时中心位于距离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550公里的海面上,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市气象台今日15时30分调整“台风预警”为Ⅳ级,根据《泉州市防汛防台风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指决定于9月23日15时30分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Ⅳ级。已关停关闭的景区、非景区景点和滨海游乐设施等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有序开放,已停工的沿海在建工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有序复工。请各地各部门继续密切关注风雨浪潮影响,按照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的要求,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来源:泉州市应急局、泉州市气象局、泉州市水利局、泉州政务【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9-23 16:28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