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晋江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创新实施“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战略,破解产业难题,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今天,距离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晋江举办仅剩10日,赛事氛围愈发浓烈,企业与人才项目对接互动更加深入。从“企业焦虑”到“科研破局”,晋江以开放姿态吸引全球人才,打造县域“创新高地”。这正是新时代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已有超30家优质企业入驻投产的晋江新智造产业园,配套了超千平方米众创空间,将大大吸引众多科学家、博士在这里落地发展。 晋江经济报记者 陈巧玲 摄 秋日晋江,创新勃发。10月26日—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这座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举行。这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已吸引全国3.6万人携8006个项目报名,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这一全国性博士后赛事首次由县域承办。 博创赛选择晋江绝非偶然。工业是县域经济“优等生”晋江的发展根基和“硬支撑”。拥有丰厚多样化产业基础的晋江,是科创人才得以大展身手的绝佳土壤,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样本。数据显示,晋江拥有超8000亿元的工业大盘。其中,超3000亿元的鞋服产业、超1000亿元的纺织产业、超800亿元的食品和建材产业构成传统优势板块;此外,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在向更多科创人才伸出“橄榄枝”。 当“敢为天下先”的晋江企业家,遇上“专攻卡脖子”的科学家,一场融合创新的化学反应正悄然开启。 “传统纸尿裤材料多不可降解,容易造成新型白色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大。这是行业多年的难题。”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出云亭坦言,找到既环保又能保障使用舒适的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是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 原来,晋江、泉州是国内卫品行业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拥有包括恒安集团、美佳爽等多个知名品牌、规模企业。多年来,纸尿裤等产品面临产品革新,特别是ESG(编者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用于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带来的挑战,已经阻碍了企业走向下一个发展能级。 难题如何解?今年的博创赛上,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将这一挑战公布——“速渗干爽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材料研发与应用”项目需求正式挂出。 在晋江,博创赛不是一场简单的竞赛,而是破解产业难题的钥匙。“揭榜领题”赛制成为打通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的关键通道。 如今,美佳爽的困扰,经福州大学晋江校区许平凡博士团队成功揭题,成为揭榜领题赛组别中的亮眼案例。 该团队构建了“速渗干爽全生物降解无纺布”全链条技术方案,从材料端到工艺,再到设备,全方位推动下,实现生物降解性、力学强度与柔软度的兼顾,确保产品适配母婴、成人护理等高端卫生用品场景。 面对传统纸尿裤材料不可降解的“绿色焦虑”,企业抛出需求;科学家团队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以全链条解决方案成功揭榜。 “企业投钱,博士解题”的模式,真正让实验室的“从0到1”迅速转化为生产线的“从1到N”,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的“基因重组”。 不只有许平凡博士团队的揭榜。本届大赛上,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卓荣锦携“智能柔性化全自动分拣包装设备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参加揭榜领题赛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也直指当下晋江多个产业对智能化、数字化装备的精准需求。 “来到晋江后,从交通网络到科创载体,从赛事场馆到生活配套,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正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后人才。”大赛总决赛参赛选手李法君表示。 晋江的产业转型之路,始终伴随着“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智慧”的深度融合。 在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许金泰看来,“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构建了创新价值链闭环。“‘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机制恰逢其时。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对接与支持下,我们已与东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别开展喷涂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合作。” 科学家擅长“从0到1”的技术突破,依托深厚的理论基础攻克前沿技术难题;而企业家聚焦“从1到N”的价值转化。 过去,兴业科技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鞋履、箱包等领域;如今,已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内饰,并进一步切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开始为其开发搭载传感器的仿生表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国仕透露,在这一过程中,兴业科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开了深入合作,“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盘上,我们已推动相关技术落地,显著提升了传统皮革产品的附加值。” 三斯达(福建)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志猛坦言,实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材料创新,而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实现突破,“我们希望借助博创赛平台,与博士、教授等专业人才沟通交流,获取前沿技术思路。”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戴厚德正带领团队全力备战博创赛。在他看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工作机制,本质上是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这一机制能让科研团队更好地与产业界对接,将实验室里的技术真正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晋江同威科创基地负责人玄甲国以“最早响应者”与“首批受益者”的双重身份,印证了“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实践价值。 目前,该基地依托电子辐照专业技术,已与晋江制鞋、卫品、食品等领域企业加强合作链接,且在鞋业领域率先结出硕果——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技产品。未来,在食品健康、医疗、卫品等晋江优势产业集群上,该技术有望实现多个行业产品的品质升级。 博创赛的价值远不止于三天或是三个月的竞技。对晋江而言,它更像一块“强力磁石”,让高端人才、项目与资源在晋江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再次凝结集聚,催化城市持续升级。 为迎接这次大赛,晋江坚持“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聚才”理念,精心筹备、周密组织,举全市之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晋江牵头搭建对接桥梁,广泛征集技术攻关需求,促进博士后团队与本地企业精准对接。 在晋江新智造产业园,园区配套了超千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涵盖金融超市、科技孵化器、企业赋能平台和政务服务窗口等公共服务载体,构建了全产业链运营服务生态圈。目前,园区33家优质企业已全部入驻投产,涵盖智能装备、智能轻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实现“科学家、博士等各层次人才、项目团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落地发展的空间”。 引进大院大所,晋江构建起科创人才成长的高标准空间,营造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晋江基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局限,着力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匮乏、创新能力薄弱等短板问题。如今,晋江已落地运营港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晋江分中心等13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主导产业科研平台全覆盖。 不仅让科创人才来了有社交圈,还要来了有家的感觉。从“住有所居”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晋江用无差别的民生保障,织就了一张覆盖人才生活全场景的“安心网”,让无论本地还是外地人才,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家”的温暖。 从“创业无忧”的科企协同,到“生活无忧”的同城待遇,这座城市正以全维度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 正如参赛博士后卓荣锦所感受到的:“来到晋江后,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不仅组织熟悉赛场环境、对接各项需求,还安排了系统培训,细致周到的安排令人倍感贴心。” 赛场之外,晋江整座城市已成为创新应用的“最佳试验田”——这里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更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晋江市已培育产值超5亿元重点工业企业119家,其中,产值5亿~10亿元企业91家、10亿~30亿元企业25家、30亿~5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工业大盘依然稳固。 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曾少甫表示,博创赛对晋江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产业升级、人才引进,还在于“建生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全球顶尖的博士后智慧与“晋江经验”碰撞、实验室的尖端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时,晋江这座民营经济重镇,正在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晋江经济报 【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 【无线泉州】二审:林明谈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无线泉州 新闻 2025-10-16 12:20:28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