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泽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人才人口“双增”行动部署,落实落细文旅人才“十条措施”,推动文旅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辖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上半年我区接待国内游客61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游客旅游花费68.08亿元、同比增长12.4%。
多措并举壮大文旅人才队伍
紧扣“十条措施”,筑巢引凤、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广泛吸纳各类文旅人才。一是产业聚才。依托丰泽区十大特色产业园区,特别是真武庙影视文化产业园和时尚休闲产业园等,一园一策精准供给人才政策,促进园区产业与文旅人才融合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全区产业人才总量18.61万人,其中文化创意人才1.50万人,约占全区产业人才总量的8.1%。累计引进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戏剧创作等省、市高层次文旅人才44人,其中今年新增12人(省级1人,市级11人)。二是项目揽才。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去年底来招引文创、影视、非遗、酒店等文旅项目25个,比如,落地抖音、腾讯音乐等头部企业,吸引300多名文化产业青年人才就业。依托全市首个区级影视文化服务中心,打造辐射全市的“1+N”影视文化发展平台,累计集聚草堂文化、博萨光影等影视文化企业700多家。走访北京无限自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推介文旅人才“十条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将《宴遇簪花缘》等项目带回泉州、落地丰泽。三是聘任招才。策划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59场,组织泉州大剧院、未来文化体育用品等超30家文旅企业提供优质岗位3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近60人次。积极推进文化特派员、文化科级特派团试点工作,聘任各级文化特派员等31名,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文旅人才多元培养体系
通过校地合作、赛训融合,精心滴灌、精准培养,提升各类文旅人才素能。一是推动产教融合。依托泉州跨境电商生态圈、中央商务区等特色园区,打造泉州市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等。联合华侨大学举办“第二届旅游产学研融合发展研讨会&MTA远见论坛”。举办丰泽区第三届讲解员培训班、文物普查技能提升班等,培训文旅人才超400人次。组织6名文创人才参加泉州文旅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培训。成立丰泽区旅游拍摄协会、丰泽区文创产品企业联盟,支持成员单位深入挖掘蟳埔文化元素,开发“源小美”系列潮玩等数字文创产品。促成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簪花围梦想工坊落地丰泽区文创产业园,50余名当地女性参与首期培训,实现就近灵活就业。二是办好赛事活动。举办“匹克杯”蟳埔女服饰创意设计大赛、高校设计大赛(华大美院专场)等赛事活动20余场,吸引2000余名文创从业者、高校师生等参与,推动“人才+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揭牌成立“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评选首批10名“簪花围服饰技艺能人”,推出十佳“最美簪花体验店”。选拔10名“小小簪花推荐官”,以独有的童真视角和稚嫩声音宣传推广蟳埔女习俗。三是抓好平台赋能。推动辖区文旅人才参与“春晚序曲·全球看春晚”美国专场、中意时装周等国际交流活动,蟳埔女、簪花围全网话题量超300亿,实现“人才出彩、文化出海、城市出圈”。持续推进各类文旅人才平台载体争先创优,今年来19家文旅企业获评国家、省、市荣誉表彰,伯勒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通过第十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复核、居全市前列。

着力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
落实“人才十条”关于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服务保障等要求,切实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一是政策激励。梳理文化创意、影视创作等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出台丰泽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10条措施等政策。摸排梳理各类人才资金兑付情况,截至8月底,我区各类人才政策奖补已全部兑现。年初在“涌泉”7天免费住宿政策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提供最长15天的免费求职短住服务,累计入住青年人才超200人次,入职转化率达65%。二是文旅营销。结合五一等重要节日,策划开展“这YOUNG的丰泽 潮燃夏夜”等主题活动。发挥“簪花围”现象级流量优势,奥运冠军邓亚萍、台湾歌手王力宏等知名人物打卡蟳埔簪花,保持泉州蟳埔文旅热度。暑假期间,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推出了“簪花、听音、看戏、问海、观景、品鲜、对话、研学、逐赛、择业”等10项特色体验项目,先后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2000余名学生沉浸式体验海丝文化,引起较好反响。三是暖心服务。围绕办事出行、教育就医、安居乐活、事业尊荣等人才关切,用心用情做好日常服务,比如,有序扩大人才子女教育优待范围,入学保障率100%。新建设上岸Sealand、蟳见海天台等2个文旅人才之家,协同原有的伯勒文化小镇、领SHOW天地等文旅人才社区,常态化开展“Hi·泉州”--泉台青年人才音乐荟、“蟳埔偶遇”AI剧本游等活动48场,有效提升各类人才活跃度和黏性。

来源:丰泽区委人才办、东南网
【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
【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