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海岸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奎霞岸·开渔旅游消费季活动在此正式启航。 本次活动由南安市人民政府指导,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南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石井镇人民政府主办,旨在通过渔文旅深度融合,展现南安石井独特的海洋魅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开幕式上,一系列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女子鼓乐表演《鸿运鼓舞》以激昂的鼓点拉开了活动的序幕,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高甲戏《郑成功校场练兵》则通过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南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郑成功”IP文创产品,四尊特色“正成功”手办将历史英雄形象以现代潮流方式重新诠释,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收藏爱好者的目光。 现场还进行了奎霞紫菜、海蛎、“桥头许村长”海鲜干货集体品牌的推介。 海蛎和紫菜作为奎霞渔业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乡愁的记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奎霞村积极探索渔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推动渔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本次开渔旅游消费季活动正是一次重要尝试。 “桥头许村长”海鲜干货集体品牌里的海鲜干货,都来自石井海域。本村渔民出海捕捞后,第一时间运回来加工,把大海最本真的鲜美牢牢锁住。据悉,桥头村年加工沙虫约500吨,带动了186余户农户参与加工或销售,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品牌的成长,正是石井渔业转型升级的鲜活实践。 当晚,开渔实景演绎《海的乐章》奏响,拖拉机轰鸣、渔民号子响彻云霄,与小提琴的悠扬旋律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渔乡画卷。紧接着,一场五彩斑斓的烟火表演在奎霞岸绽放,将海岸线装点得如梦似幻,仪式感瞬间爆表。此外,活动还通过镜头带领观众探寻海蛎的生长密码,纪录片《蛎蛎在目》中,阿嬷们熟练开海蛎的场景让人动容,小海鲜背后的大故事更是引人深思。 “这次活动太精彩了!不仅体验了赶海的乐趣,还在美食摊位上尝到了地道的海鲜小吃。晚上的节目和烟火更是让人难忘,感觉整个奎霞岸都活了起来。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暑期生活,又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石井的海洋文化,真是不虚此行!”活动现场,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开渔旅游消费季活动为期15天,自8月22日持续至9月5日,期间石井奎霞岸精心策划了赶海体验、躺海休闲、听海音乐会三大特色场景,以及海鲜特色产品与美食集市、非遗体验等丰富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渔乡风情。赶海区内,游客们手持小桶小铲,在滩涂上寻宝,体验沙滩摩托的刺激;躺海区提供了吊床与懒人沙发,让游客在悠扬的海浪声中放松身心;听海区则邀请了特邀歌手、小提琴手进行现场演奏,搭配纪录片放映与古筝表演,营造出浪漫的海滨氛围。
来源:南安融媒
【无线泉州】一审:蒋筱雯
【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