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领Show天地文创产业园,滴滴司机吕德森正专注学习如何向乘客推介古城“海丝”故事;安踏集团生产车间旁的活动室里,刚下班的员工跟着舞蹈老师舒展肢体,从生涩到流畅的舞步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个跃动着青春活力的场景,是泉州“青年夜校+”模式的生动注脚,更是团市委以“共青团义务星期六”进社区等品牌工作为载体,以“党建+”邻里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为依托,创新模式赋能青年的生动实践。
城市是青年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活跃的区域。青年夜校的开设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这里不仅能提升技能、培养兴趣、拓展交际圈,也能让年轻人对所在城市有更多的情感归属。可以说,青年夜校既是年轻人在城市的“充电站”,也是融入城市的“新接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夜校精准匹配青年成长需求,课程做到了新旧融合、特色鲜明。不仅有“双语讲解员”“泉州小吃制作”“漆线雕体验”等课程,还紧跟潮流开设了“AI进化论”等前沿课程。除此之外,泉州的青年夜校还立足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将课堂搬进工业园区、文创园区、电商园区。“前沿+本土”的课程矩阵,让夜校资源实现精准投放,也使得青年个人提升与城市发展得到双向赋能。
如今,传统的“产—人—城”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人为核心的“人—产—城”发展逻辑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已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力点。要让青年因城市而聚,让城市因青年而兴,就必须设身处地了解青年所思所盼,知晓青年中不同细分群体的需求。这也就要求城市的经营者真正从青年视角出发,在充分研究年轻人需求的基础上,找到城市发展的优劣之处,进而扬长补短,让城市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
“青年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是泉州青年夜校办学的核心逻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青年夜校主校区15处、教学点56处,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及乡镇、社区、企业园区等部分覆盖,累计开设课程近2000节,惠及青年18940人次,学员好评率达98%。青年夜校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本土特色和创新性打造出生动的泉州实践。
青年夜校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服务提级重构青年与城市的关系。因此,办好青年夜校不仅是为青年成长创造机会,更要利用这一平台写好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的后半篇文章。不可否认,青年夜校作为新兴事物,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知晓率不足、教学覆盖群体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等。如何提质扩容做到资源普惠化、办学优质化,从而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则是青年夜校能否办好办久的关键所在,这也对“青年夜校+”模式的推广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留住青年既需要“硬实力”来支撑,更需要“软环境”作保障,而要营造留住青年的“软环境”,就需要在服务提级上精耕细作。不断聚焦诸如青年夜校这样人才成长的“关键小事”,在服务留人、感情留人上下足功夫,让泉州成为各类青年人才成长与成才的热土,青年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才能为城市发展蓄能助力。
来源:泉州晚报
【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
【无线泉州】二审:林明谈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