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螺城镇:以“四有”源动力 扎实推进基层普法走心走实
无线泉州 新闻 2025-08-11 10:23:17

年来,惠安县“八五”普法工作以螺城镇为试点,通过创新普法+场景”“普法+文化”“普法+科技模式,推动法律知识从纸上走向实践、法治精神从认知转为行动,不仅实现了普法覆盖面、群众知晓率的大幅提升,更培育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法治根基,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普法新路径。

一、精准化普法,有“走新”更有“走心”。聚焦关键少数领导干部、青少年、军人、企业职工、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需求,推进分类化、精准化普法。一是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与城关法庭建立互动协作机制,组织领导干部走进法庭观摩庭审、座谈交流,让干部在感受法律威严的同时强化法治思维。在科山中学建成全市首家宪法主题教育馆,并纳入青少年校外活动暑期基地。创新举办宪法讲解员选拔赛,引导学生从听众主讲人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培养上百名宪法宣讲员。二是定制专业普法方式。联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驻惠某部开展宪法进军营 共筑强军梦普法宣传活动。组建法律服务队深入城北工业区规上企业,采取 座谈交流 + 实地走访法律服务模式,提供法律服务。惠安县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企业家法治沙龙专场活动实地观摩外贸企业生产文化和座谈交流相结合,将普法融入企业生产文化三是深耕沉浸式普法沃土。将法律知识,法律名言融入到传统的春联、灯谜、书画笔会、小品快板里,结合螺城镇一村一品文化活动让基层群众在娱乐中沉浸式接受法治熏陶。八五普法以来,螺城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多场,辐射人群上万人。

二、多样化普法,有“温度”更有“热度”创新载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让法治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深。一是方言艺术活法理推广汉语、闽南语双语普法,邀请泉州著名讲古仙(说书人)杨江东老师以答嘴鼓的形式录制禁毒、反邪教等宣传短视频,在泉州、惠安电视台展播。将惠女调解员故事改编成小品搬到文艺汇演舞台上,使文本上的民法典在群众的笑声与感动中起来。二是法治好声传万家。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创新打造普法列车特色品牌,举办宪法专列进广场、单位、学校、部队等,线上依托活力螺城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活动预告、跟进报道。拍摄系列法治宣传活动视频,利用镇级官方抖音号螺城镇工会发布视频,传递法律服务好声音三是媒体矩阵入人心。充分发挥螺城镇中心区位优势,整合活力螺城微信公众号、螺城镇工会抖音号、城区主干道路段高清显示屏、重要路线公交车站点等资源构建网、端、微、屏全媒体普法矩阵。将典型案例、社会热点、司法需求有机结合,全方位传播司法信息、讲好法治故事。八五普法以来,螺城镇共有100余篇宣传稿件在县级以上媒体发表,活力螺城微信公众号法治宣传信息阅读量突破100万,单个视频累计播放量超万次,惠及万千群众。

三、本土化普法,既有“景点”更有“亮点”深挖地域文化特色,让法治宣传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一是文化阵地“融”法治充分发挥惠安县世界石雕之都中国书法之乡的优势,融合惠女”“惠雕”“惠建等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连线科山公园惠女广场、法治文化长廊、企塘岭文化广场、科山中学八五普法长廊、科山双碳与水土保持科普展览馆等19个法治文化阵地,嵌入百法墙、惠女故事、法家名人典故、文明志愿等带有法治元素的石刻、浮雕、牌匾,将乡土文化、雕艺文化、书画文化融合其中,集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二是空间拓展“筑”网络在螺城中新商圈、福璟花园小区、海城园林天下小区等地广泛开发普法空间,依托北关、东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区,建设集法律援助站点、法治讲堂、普法图书室、禁毒宣传室、厝边调解室等为一体的法律服务室,实现15分钟法治文化圈三是法脉延展城乡通过非遗+阵地”“文化+法治的创新模式,逐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由外向内渗透,从公园到校园,从广场到小区,阵地建设多点开花,实现普法实地数量增长了40%,实地面积增长了1万多平米。持续巩固已建成的持续巩固2个省级、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果,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实现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从“盆景示范”向“风景共美”的跨越式发展。

四、专业化法治,既有“力量”更有“能力”建设专业化法治队伍,提升矛盾化解效能,确保法治力量“强”且“专”。一是培育基层法治“生力军”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常态化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统筹辖区5名法律顾问深入社区(村)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及各类普法活动24次,培育社区(村)法律明白人”320名,法治带头人”141名,有效发挥律师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的基层治理作用。二是构建多元解纷“快车道”积极探索多元解纷调解机制,高质高效建设两中心一平台,完善三固定两调度一约访制度,打通人民调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联合法院开设社区“巡回法庭”、物业微法庭,开展百局百警百调解员进小区活动,协调解决噪声扰民、高空坠物、房屋漏水等问题330件。三是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广泛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力量,组建112人的调解员队伍,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调解网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八五普法以来,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60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并形成卷宗1390件。

 


惠安县螺城镇供稿:张双燕、李宇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