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笼罩雪域,洛隆县的夜晚却愈发生动起来——跑步机的律动,影院的欢笑,锅庄的乐声......这些由泉州援藏工作队打造的“夜生活套餐”,让高原小城的夜晚充满快乐。今天的《时光邮筒·刺桐花开第三极》系列报道,让我们启封一张“有温度细节”的“时空来信”。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泉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洛隆县发改委副主任 黄景胜:“为民办实事,也许并不需要很高大上的项目,重要的是心怀群众所需,把关心、贴心、暖心的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泉州援藏工作队中,黄景胜是最容易被认出来的那个——不仅因为他是队里年纪最小的“闽南崽”,更因为他笑起来眼睛眯成两道弯弯的缝,以及万年不变的“民生无小事 今日多关注”口头禅。
泉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洛隆县发改委副主任 黄景胜:“会开口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对我们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的赞誉。只要一有空,生活在洛隆县的男女老少就会自发地来到广场,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舞。让我们加入他们吧。”
七月的洛隆,暮色来得格外温柔。泉州援藏工作队捐赠的智能音响里,《炫舞》的旋律喷薄而出,瞬间点燃了整个广场,藏族群众自发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藏族同胞 洛松江措:“大家都在这边一起跳舞,身体锻炼得也很好,邻里感情也更亲。”
洛隆县驻村干部 阿旺措姆: “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文化的根更壮了,心也更近了,同时为我们洛隆干部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欢快的锅庄舞曲仍在广场回荡,而几步之遥的洛隆县科教文化会议中心内,却是另一番景象——银幕上《1921》的历史画面,让在场的藏族群众屏息凝神。这个由泉州援藏工作队协调设立、精心打造的公益电影院,每周都会用电影艺术滋润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成为连接山海文化的重要纽带。
洛隆县小学生 邓增拉姆:“有很多精彩的影片和影段,还可以让我们学到英雄人物,经常会跟家里人来这边看电影。”
藏族同胞 修都:“以前基本上看的都是露天电影,相对来说条件差一点,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改善了,看的公益电影都在室内看,心里面特别高兴。 ”
在街的另一头,由泉州援建的高原健身房已成为当地干部职工下班后的“能量补给站”。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和本地职工在这里快乐运动着。
西部计划志愿者 周煜喆:“到这边泉州的援建健身房,长达为期的两个月的运动锻炼下,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得特别好,更有助于我投身这个志愿服务当中。”
洛隆县群团工作部干部 程鑫: “在这边交到一些朋友,然后我们健身房这边器械也比较丰富,环境也很好,就给我们提供了下班和周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处。感谢泉州,扎西德勒。”
从音响里流淌出的旋律,到健身房跃动的身影,再到影院里闪动的光影,泉州援藏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洛隆群众拼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夜生活”,让雪域的夜晚不再只有寂静的星空,更有了触手可及的快乐与温暖。
泉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洛隆县发改委副主任 黄景胜:“我们援藏工作队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创新实施多项民生举措,累计争取计划外到位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民生帮扶,不断用实际行动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泉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洛隆县发改委副主任 黄景胜:“临别时,洛隆百姓对我说,‘你们做的事,像酥油茶一样暖胃暖心。’这一刻我更深刻明白:援藏的重量,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把‘让群众咧嘴笑’当作标尺,量出每件实事的温度。这片土地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
记者:魏佳媚 林工滨 吴裕鹏
【无线泉州】一审:林明谈
【无线泉州】二审:王桂瑜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